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编辑出版类 >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 > 学习指南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本书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出版活动开展的规律,结合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实际以及高科技对出版的影响,探索出版的本质和自主性,建立现代出版学的基础理论。

本书分析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等,对出版学与编辑学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出版工作涉及的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成本核算、著作权、出版合同、出版物营销等环节和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网络环境下出版的特点,出版物的构成、开发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做了分析,并对出版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材,对于该领域的从业者也大有裨益。


◇ 作者简介

师曾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分别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获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博士学位。曾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及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学。研究领域包括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与公共领域、新媒介赋权及公民社会。主持评选 2009-2011 年年度北京大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组织北大公共传播媒体高级研修班,发起安平中国•北大公益传播奖评选等。

研究领域

1.公共传播

2.新媒介赋权

3.公益传播

4.媒介分析

最新研究成果

1.《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2.《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专著

1.师曾志(参加编写).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师曾志(参加编写). 清代目录提要. 齐鲁书社. 1997

3.师曾志. 中华文明之光—明清国子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师曾志. 参加撰写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一书, 吴慰慈等编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4

论文

1. 师曾志. 试析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发展. 晋图学刊. 1991.3

2. 师曾志. 清代乾隆时期禁书研究. 编辑之友. 1992.3

3. 师曾志. 从政府对传媒的管制看中国古代禁书. 编辑之友. 1994.2

4. 师曾志. 对目录学核心功能的再认识. 山西图书馆学刊. 1995.5

5. 师曾志. 论文献的序与跋. 编辑学刊. 1995.6

6. 师曾志. 信息社会纸的作用与地位. 情报科学技术杂志. 1996.2

7. 师曾志. 书评的本质与功能. 图书馆论坛. 1997.2

8. 师曾志. 文献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网.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1997.4

9. 师曾志. 出版传播事业中把关人的地位与作用. 编辑之友. 1997.6

10. 师曾志. 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1. 师曾志. 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及其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00.6

12. 师曾志. 网络电子出版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6

13. 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出版. 2000.8

14. 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出版理念的变迁. 北京大学学报. 200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 师曾志. 影响出版企业竞争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 2001.5

16. 师曾志. 现代出版学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出版发行研究. 2001.6

17. 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hina. Library Management, 2001.22:4/5(英文写作)

18. 师曾志. 香港二楼书店解析. 出版参考. 2001.20

19. 师曾志. 学术电子期刊:一次调查的发现. 出版参考. 2001.21

20. 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编辑研究2001.《中国编辑研究》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该文曾发表在中国出版, 2000.8。2001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出版年鉴 2000》也收录该文

21. 师曾志,钟智锦. 新闻出版类部分核心期刊编辑格式的调查研究. 出版科学. 2002.2

22. 师曾志.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纯电子期刊的态度与利用.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3

23. 师曾志, 吴慰慈. 从知识增长方式探索现代图书馆学发展方向. 新千年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i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ademic Librarianship in the New Millennium: Roles, Trends,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 杨勇等编.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5

24. 师曾志,朱环新.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电子资源的态度和利用调查分析. 津图学刊. 2003.1

25. 师曾志. 政府如何为出版市场号脉.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3.2

26. 师曾志. 替代品与出版跟风、借势的多方位思考. 出版发行研究. 2003.9

27. 师曾志. 产、学、研要更有效结合需解决好五大问题. 出版参考. 2004.1

28. 师曾志.美国杂志收入来源. 出版参考. 2004.5,全文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8期

29. 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5. P239-249

30. 师曾志.当前我国出版业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04全国编辑出版发展前沿问题研讨会会议论文

31. 师曾志. 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国际出版教育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2. 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3. 师曾志. 由流向思考源头——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出版. 2004.10. P 47-50

34. 董小英,师曾志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重塑国家形象的策略研究——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国的报道主题分析,2004年10月23-24第八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

35. 师曾志.民营出版后的出版价值观解读. 中国出版. 2004.12

36. 师曾志.杂志的“五四情结”与市场化——市场环境下杂志的创办与运营. 出版经济. 2004.12

37. 师曾志. 杂志的创刊指南. 出版经济. 2004.12

38. 师曾志. 当前我国出版业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沿地带:把脉转型中的中国编辑出版业. 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1. P51-56

39. 师曾志. 新形势下出版价值观的追问. 中国出版. 2005.1

40. 董小英,师曾志等.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软科学. 2005.2. P1-9. 该文在新闻与传播 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P40-46

41. 没有任何借口的中国出版业. 中国出版. 2005.4

42. 师曾志. 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美国两种异军突起的新类杂志. 出版发行研究. 2005.7

43. 唐哲,师曾志,周大新. 热炒洋品牌的冷思考.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5.8

译著

师曾志等译 《创刊指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7

科研项目

1.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网络期刊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

2.现代出版学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高等教材

3.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

4.师曾志,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媒介转型的机理、意义与管理——以网络媒介事件为例。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奖励荣誉

1.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参与编著,承担4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2. 我国书业书目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加1998年全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并获优秀论文奖

3. 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0. 本文获2000年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4. 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hina. Library Management, 2001.22:4/5(英文写作)。作者获2002年度Literati Club的“Highly Commended Award Winner”。

5. 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P239-249页. “本研究论文系经中流文教基金会及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大陆青年学者基础研究奖助】补助”

6. 1996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

7. 1999年获世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

8. 2001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

9. 2003年韩静远先生哲学教育奖助金

10. 2001年-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11. 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